走进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福医大附一医院)行政楼的10层,映入眼帘的是随处洒落的石灰、粉刷到一半的墙壁、裸露的电线,还有机器在不断发出嗡嗡声。这个400平米左右的地方看不到任何“成品”,可在该院院长杨立勇看来,这里已经是一个庄重的院史馆了。
“一进门的这面墙会写着‘院史馆’三个大字,往里走,这边的墙上是历任院长简介,依次排开……这里是医院历史沿革的展厅,从1937年一直到现在医院的变迁……”杨立勇边介绍,边在挥动手臂,“再往里走就是影视厅,到时候这里会播放我们医院的宣传片——《光荣与梦想》等相关视频资料。”
2017年12月启动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史馆,是该院建院80周年重要活动之一,也是杨立勇 “将福医大附一医院建设成福建省医学航母”梦想的传承与展示。
2017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史馆建设正式启动
编院史:建立自信的医院文化
说起福医大附一医院的历史,杨立勇的语气变得沉重起来,“这80年真的不容易”。
1937年,福医大附一医院前身“福建省立医学专科学校附设省立医院”由爱国侨领胡文虎先生捐资建立。同年,医院诊疗大楼及设备在战火中被炸毁。1938年,为避敌西迁至沙县;文革期间,医院因动乱曾停办,设备、图书、仪器全部转让,医院为之一空;文革停办期间,医院骨干力量分散各地;1971年医院复办,直到1985年终于从泉州地区迁回福州,当时只有300张床,医院职工不过三四百人。
“说起来真的是一家备尝艰辛的医院,但每一次濒临关门之际,都有我们的前辈以百折不挠的精神扭转局面。”在杨立勇看来,这种奋斗精神是该院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更让他骄傲的是,1985年医院迁回福州后,很短时间内就赶上了一直扎根福州的兄弟医院:1995年,福医大附一医院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福建省首批三级甲等医院。不仅如此,福医大附一医院还在很多方面赶超了兄弟医院:“2017年我们取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在福建省排名第一,2016年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上我们是福建省第一,2016年福建省省属医院院长年薪绩效考核我院也居首位……”杨立勇的话语里难掩自豪,这种自豪感也是他想传递给所有员工的。
于是在建院80周年之际,杨立勇组织编写了福医大附一医院院史,希望以此让员工形成一种文化自信。80年里,福医大附一医院经历一次停办、两次劫难、六次迁址、数度易名,编写这样一部院史并非易事。但杨立勇认为,第一部院史写的不完善没关系,重要的是先写下来。“如果你不去记录,历史就会淡化,写了就会留下了很多珍贵的东西。”同时,不断老去的见证者也让他有一种紧迫感,“这件事必须要做了,很多前辈在慢慢变老,如果不及时进行抢救式采访,以后真就没机会了” 。2017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史》精装版顺利出版,同时完成的还有医院历史纪录片——《光荣与梦想》。
福建省卫计委朱淑芳主任(右二)、福建医科大学陈元仲校长(左二)、华山医院靳建平副院长(右一)、附一医院杨立勇院长(左一)一同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史》新书揭幕
同样需要被铭记的还有创造历史的人。杨立勇告诉健康界,在建院80周年之际,医院特别设立了“终身成就奖”和“特别贡献奖”,以感谢那些为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付出努力的前辈们。
事非经历不知难。无论是通过文字、影像还是展览的方式展示医院历史,杨立勇的最终目的是让员工在感情上有归属感,让他们发自内心地热爱医院。多年的管理经验告诉他,经验管理和制度管理都是中低层次的,文化管理才是医院管理的最高境界。“让员工了解院史,在医院打造一种文化自信,才能把所有员工拧成一股绳,一起奋斗。”2016年末,杨立勇在中国医院院长大会上以“当前医改形势下的医院文化建设”为题发表演讲,获得热烈反响。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提福利:让员工共享医院发展成果
当然,杨立勇并不是要给员工进行“有情饮水饱”式的精神灌输,而是真正将文化管理落到实实在在的工作和生活中。
在杨立勇的认知里,医生既要有职业神圣感,又要有博爱精神。但在对医生提出要求的同时,医院也该“自觉”地成为他们的后盾,改善其职业体验。“这是医生职业神圣感、荣耀感和尊严感的基础。”
任院长一年多以来,杨立勇给员工带来了不少“小确幸”:
首先是调整员工的放假时间,实现与国家同步,进而推行5天工作制。杨立勇告诉健康界,“以前医院一直实行五天半工作制,实际上如果星期六上半天班,这一整天就都给工作了。” 为了让员工能和家人同步休息,杨立勇将五天半工作制改为五天工作制。虽然是一个小小的改变,却能让员工和家人一起享受假期,提高家庭生活品质,同时避免疲劳工作。
其次是改善员工差旅、进修和值班待遇,大大提高了员工积极性。
第三是增加绩效。杨立勇告诉健康界,以前医院会把不少收入都攥在自己手里,用于基建和购买设备,或干脆存在银行里。“可能是一种忧患意识吧,总觉得哪天会用到。”但他渐渐意识到,要想让员工和医院一起奋斗,就应该让员工共享医院发展的成果,因此积极着手提高员工的绩效。在他上任的第一年,福医大附一医院员工的收入就有明显增长。
文化管理并不是喊口号,而是要解决员工面临的切实问题。杨立勇这种对员工的人文关怀一方面来自他内科医生特有的细腻,另一方面也源自其“有情有义”的领导风格。
从小学、初中、高中、本科直到研究生,杨立勇一直担任班级或学校干部,就连做知青的时候也是所在农场的团总支副书记。2000年福医大附一医院首次进行民主推荐时,当时还在美国留学的杨立勇就被推荐为副院长。而后多年的管理中他一直强调,做干部就要做到有规有矩、有情有义、有胆有识。
杨立勇带领行政职能处室负责人进行每月一次的“行政查房”,现场协调解决医院发展难题
扩体量:搭建优势发展平台
其实,无论是进行医院历史教育还是改善员工福利待遇,其目的都是打造一种医院的文化自信,让员工信任医院,也相信自己。而这只是杨立勇实现“附一梦”的重要步骤,接下来是要在自信的文化基础上搭建优势平台。
“要想最终将福医大附一医院建设成福建省医学航母,雄踞东南并与世界接轨,小打小闹是不行的,不仅要提升质量,还应扩大体量。”了解福医大附一医院的人都清楚,这并不是盲目扩张。打开福州市的地图你会发现,在市中心密集的建筑群里,拥挤着多家省级大医院。“现在医院的就医环境很不理想,院内非常拥挤,环境也谈不上漂亮。”要想在这里放开手脚大踏步发展,几乎不可能。因此杨立勇将希望寄托在福医大附一医院正在规划的两个新院区上。
其中一个是奥体院区。杨立勇介绍,届时将从现有院区划分1000张床位到奥体院区。“这样一来,既可以在现有体量下保证医疗质量,同时老院区也能宽松一点,可以重新规划,向花园式医院发展。”起初医院的规划是和社会资本方面合作建立一家医院。杨立勇再三考虑后放弃了这条路:“企业追求的是利润,我们要做的是有品质、非营利性、公益性的医院,二者合作的话一些关系不容易理顺。”最终福医大附一医院奥体院区的建设被纳入福建省十三五规划重中之重项目,由政府投入建设。
另外一个院区——福州滨海新城院区同样是和政府合作:由福州市政府投资在未来的滨海新城中建设一家大型三甲医院,床位1500张,建成之后将以交钥匙方式交由福医大附一医院运营。届时该院区将为福州滨海新城的建设提供高品质的医疗保障。
杨立勇(右二)在基建处及工程项目部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登上顶楼视察门诊楼改扩建情况
思医改:给自己一点时间
医院本身的发展不可能脱离大环境。福建省作为中国新医改的首批试点省份,很多做法都走在全国前列,也是各地效仿的对象。而作为福建省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院长之一,杨立勇对医改各项政策的实施思考更慎重。
和其他医院一样,福医大附一医院也在积极探索分级诊疗,建设医联体。附一医院闽南医院建立的紧密型医联体就是一个成功范例,2017年9月中央电视台《人口》栏目予以特别报道。其中的关键在于,福医大附一医院是和泉港区政府联合共建医联体,因此泉港区政府建立了支持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的财政投入长效保障机制,承担“医联体”基本建设及20万以上医疗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投入职责。这就确保了基层医院能接得住转诊而来的患者,同时其人才培养还为其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但对于目前医联体的整体发展,杨立勇不敢盲目乐观,“现在的医联体建设确实有了一些成效,但这仅仅只是起步,未来医联体内部成员之间的进一步磨合协调将是一大挑战。”
他分析道,医联体本质是通过双向转诊、大医院帮扶基层医院来实现分级诊疗,其中涉及多个问题:
一、向下转诊的前提是基层医疗机构有能力承接这些患者,但目前很多基层医院还缺乏有资质的医生、专科发展所需的诊疗设备、就诊患者所需药品。
二、基层医院需要大医院的帮扶,但大医院是否有足够的专家到那么多医院进行帮扶?大医院在医联体建设中需要慎重思考这一点。
三、许多医疗机构本身就有人员紧缺的问题,加之常年外派医务人员进修、培训,本院的日常诊疗能否保障?
杨立勇认为,目前医改处于探索阶段和适应期,各个医院探索的分级诊疗和医联体方向是正确的,但应考虑到具体操作上是否能接地气。“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各方在探索过程中形成合力,社会、医院、医护人员、患者和家属都需要时间来适应。”
思考医改和医院发展的关系,杨立勇总结道,医改是要解决的是民生问题,同时对各级医院重新定位,而三甲医院要想占领医学高地,还需跟上时代,向智慧医疗发展。在2017年中国医院院长年会上,杨立勇就以“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为主题做了演讲。他深切感受到,人工智能正在大踏步向我们走来。
打造医学航母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但杨立勇和福医大附一医院在自信地迎头而上。
人物名片:
杨立勇,复旦大学医学博士,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管理学硕士,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博士后,福建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院长、兼任中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委员会书记。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内分泌与代谢病分会常务委员、福建省糖尿病防治研究院院长、福建省糖尿病医疗质控中心主任、福建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福建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一届和第三届主任委员。先后获 “改善医疗服务优秀管理者”和“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