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医大附属眼视光医院的瞿佳教授和黄锦海博士领衔的团队,在美国眼科学权威杂志《Ophthalmology》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瞿教授和他的团队,花了3年时间,找了目前已发表的6000多篇有关近视控制的论文,并从中筛选出有对照试验的研究。
这些研究涉及16种儿童近视防控方法,其中有普通近视眼镜、青少年近视防控渐进片、周边离焦近视防控镜片、角膜塑形镜、硬性角膜接触镜;还有一些药物,比如做散瞳验光时用到的阿托品等;还有一种不用花钱的户外活动等等。
他们给这16种方法的有效性,做了排序比拼,看看谁的近视防控效果最好。结果发现,药物阿托品的效果最好,高、中、低三种浓度,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好。
“但是,浓度越高,停药后反弹也越快,0.01%浓度的阿托品反弹则不明显。”黄博士说,阿托品可能是未来最有希望应用于临床的近视控制药物了,不过它也有一系列副作用,比如过敏、畏光、面红、发热等。
还有一个问题是,0.01%浓度的阿托品目前还处于临床研究阶段,还没有全面用于临床,在市面上几乎买不到。
在黄博士的论文中,角膜塑形镜(OK镜)对眼轴的控制作用仅次于阿托品,被证实是一种控制近视进展有效的措施。
其通过机械压迫、镜片移动的按摩作用及泪液的液压压平中央部角膜的同时,使中周部的角膜变得陡峭,从而减少了相应的周边部的远视,从而延缓了眼轴的增长。
目前多项临床研究对佩戴角膜塑形镜延缓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证实。据一项美国俄亥俄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的研究表明,佩戴角膜塑形镜2年后,眼轴的增长只有配戴框架镜的一半。同时经大量国内外临床观察发现,戴角膜塑形镜后发生角膜厚度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且为可逆性改变、角膜并发症及影响视觉质量的发生可随戴镜时间延长逐渐缓解或经合理用药调整镜片后消失,因此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是安全的。
但黄博士指出说角膜塑形镜在推广应用的过程中尚存在许多限制,比如它对医师的验配技能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建议家长们应为孩子选择有资质的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角膜塑形镜的验配,对不良反应做到有效监测。
黄锦海比喻,预防近视可能要像治疗艾滋病一样,鸡尾酒疗法,光学疗法、药物疗法、自然疗法联合使用,打组合拳。
1、户外活动可以预防近视吗 ?
户外活动和近视,是这些年近视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户外活动可以预防近视吗?答案是肯定的。
黄博士的PK表中,户外活动排在第8,效果似乎不太吸引人。不过他提醒大家,不要简单看排名,因为有关研究比较少,所以进入分析的样本少,有些“吃亏”。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Ian·Morgan和中山大学何明光教授的研究发现,一年级的孩子,每天增加40分钟户外活动,3年后近视发生率下降10%;台湾长庚医院吴佩昌的研究,每天增加80分钟户外活动,1年后近视发生率下降9%。两个研究都说明,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预防近视。
2、户外活动对近视孩子是否有帮助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王宁利教授发现,对尚未近视的孩子来说,充分的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预防近视;而对已经近视的小孩来说,户外活动的保护有,但是不明显。
“这就是一个阀门,一旦打开了,近视就像洪水猛兽一样来了。”预防近视,一定要从小开始,在幼儿园阶段就要保证孩子有充分的户外活动时间。
3、在家里活动可以吗 ?
温医大眼视光学院周翔天博士告诉记者,目前,户外活动能预防近视,比较公认的说法有两个:
一是强光照射使瞳孔缩小,瞳孔缩小会使景深加深,模糊减少;二是光线亮一点,能增加多巴胺的分泌,这也是他正在做的研究。
这两个说法都认为,真正起作用的是暴露在户外的时间,跟光照有关,与是否运动无关,所以窝在家里活动,对预防近视大概不会有什么作用。
黄锦海解释,虽然高强度的光照,比低强度的光照,更有利于抑制近视,但户外和室内的区别,不仅仅在亮度(两者的亮度,不是一个级别的,即使阴天,室外也比室内亮度高很多)。“户外光是动态光,室内光基本是静态的,户外,还意味着更多的远眺,眼睛能得到更好的放松。”
4、活动多长时间,才起预防作用?
虽然,目前更加细致的研究还在进行中,但专家形成了一个共识:如果要使户外近视防控发挥作用,每天至少要暴露2个小时。
另外,一些研究还认为,跟一口气在户外待2小时相比,间断性的暴露,效果可能更好。
台湾的研究就采用了这个方法:20分钟课间,一天4个课间,80分钟。一些动物实验也证实了,短时间暴露,反复刺激带来的保护效果,可能比持续的暴露更好。
没有近视或有近视的孩子,赶紧每天2小时户外运动吧!!